Search

魯迅的文章,屬嘲諷文體,在美國文化裡,也很常見,如小說Catch-22。應該說,這種嘲諷文化,是美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魯迅的文章,屬嘲諷文體,在美國文化裡,也很常見,如小說Catch-22。應該說,這種嘲諷文化,是美國文化的重要部份,深夜脫口秀,還有俱樂部演化出來的stand-up comedy,都是嘲諷文化的集大成。有時這些表演會很黑、很沉重,一如魯迅的阿Q,但美國的黑色幽默,和中式的嘲諷還是很不一樣。一個重要的不同點在於,美國的沉重,都是假的,都是演的,所以美國的喜劇看得讓人很開心,但魯迅的每一個嘲諷,都是真的,都活生生地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身邊,所以笑不出來。

講這個做什麼呢?

因為阿Q太傳神了,所以我們知道,所謂的中印衝突,不過是小意外,沒事,再給個幾天,就煙消雲散。北京會先裝作沒這回事,你看人民日報整版提都沒提這事,再來被逼急了,就會精神勝利法,「現在的世界太不成話,兒子打老子」,咱們大國,有胸襟,不和他們計較。

沒事,還有另外一個原因。印度人的阿Q精神,也和中國人不遑多讓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by 陳家煜 Jay Chen
View all posts